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   捂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   而真理在心中,創痛在胸口   還要忍多久,還要沉默多久?!   如果熱淚可以洗淨塵埃   如果熱血可以換來自由   讓明天能記得今天的怒吼   讓世界都看到歷史的傷口!

風起雲湧的年代 沒有英雄的歲月

 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今年將屆32周年。在過去這32年當中,海外僑胞仍然可以看到中國民主運動的載沉載浮。回想32年前那場驚天動地、吸引全世界目光的血腥事件,不禁產生一種幽幽恍惚又微微心痛的感覺。我們彷彿墜入了沉寂的時光隧道,往後退到1989年學運風潮下哭泣的天安門廣場;退到32年前在抗議聲中沸騰的全美各地中國城。那真是一個令全球中國人震驚憤怒的悲痛年代。


32年前的這一天,全球億萬雙眼睛見證了那場屠殺。曾經是千年古都的紫禁城,在一夕之間,竟成了血腥的殺戮戰場,隆隆的坦克車聲,輾碎了海外華人的心,砰砰的衝鋒槍聲,驚醒了中國人的夢。當時在洛杉磯,我遙看電視上連番報導天安門前血流成河的場面,那時內心的隱痛和激動無以復加。當時,我為這許許多多青年學子犧牲了寶貴的生命感到無比的悲痛,從此間關萬里、晝夜奔波,寒夜掃街、香堂募捐,結合許多海外華人,投入聲援大陸民運的行列。 

猶記得在八九天安門民主運動期間,整個洛杉磯僑社各界都高度關注其發展,並有許多社團已發起捐助金錢與物資等活動。當血腥鎮壓爆發時(美西時間/32年前的6月3日),普慕納華人聯誼會正在舉行端午節聚餐暨年會,特別邀請北美事務協調會洛杉磯辦事處處長陳錫蕃參加那次的餐會,三百餘位僑胞聚集在洛杉磯東郊厄甫蘭社區活動中心,慶祝端午節。中午12點20分時,活動中心裏的電視插播出特別報導,「共軍開火、血洗北京城」「學生與民眾死傷無數」。啊!這怎麼可以呢?人民解放軍怎麼可以這麼作呢?那都是手無寸鐵的的同胞啊!震驚、哀痛、而至憤怒的情緒,迅速的充塞著每一顆沸騰的心!整個會場人人憤怒、心中澎湃了起來!大家緊緊的坐在一起,跟著歌聲一邊拍手並跟著合唱團一起唱著,在「長城謠」歌聲中,每個人的心頓時沸騰了起來。       

北京青年學子的血在流、洛杉磯地區僑胞的血在沸騰!那一天,是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能置之度外的一天!「如果熱淚可以洗滌塵埃,如果熱血可以換來自由」「中華民國,禁得起考驗,只要長江黃海的水不斷,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千秋萬世,直到永遠」在大家手牽著手,引吭高歌、熱淚交織的那一刻,又有誰能說太平洋就足以分開我們血脈相連的情感呢?陳錫蕃處長上台譴責中共血腥暴行,許多僑胞也都先後上台痛陳憤怒的心聲,許多人當場落淚、台上、台下情緒激動,直到夜幕低垂,現場的僑胞仍遲遲不肯離去,洛杉磯的僑胞要和大陸上的同胞共同度過那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一天呀!       

隔天中午,普慕納地區三百餘位僑胞趕到洛杉磯市政府前廣場,加入集會及遊行。來自四面八方上萬的留學生與僑胞,步行兩個小時到中共領事館,用歌聲與口號的吼聲,向中共表示憤怒,將聲援北京活動帶到了最高潮。遊行持續達數小時,直到晚上11時才結束。據估計,當日遊行為洛杉磯僑社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群眾運動。 

32年過去了,大陸民運的「熱」,海外華人的「情」是否依舊?32年來,海內外無數人已把紀念六四昇華為一個人類與世界共同崇尚的理念與主題。海外華人如此執著,因為良心驅使我們必須這樣,因為我們知道六四死難者的鮮血為什麼而流,六四青年學子的寶貴生命為誰而獻。他們是為了政府的清廉、國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以及中國的民主。

歲月的雨雪風霜,可能讓許多人的記憶淡漠了,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六四仍然是許多人心中的傷痛,它不但是天安門母親的痛,流亡海外民運人士的痛,也是中國人民的痛,它更是海外華人的痛。今天回顧這一史實,卻不像是在回憶一首英雄般的史詩,而是再一次承受心靈上的試煉。因為這個民主運動實在隱含了許多辛酸血淚,從這個運動裏我們看到了中國青年的熱血與希望。     

海外華人要向那死去的泉下英靈表達我們的思念和追悼,要向他們的家屬表達我們的安慰和敬重,我們也要向那些普通但不平庸的民運人士,及那些無權但有尊嚴的青年學子致敬。他們曾挑戰專制,蔑視強權,承受過失敗,也承受了苦難,但他們依然昂首挺胸,至今仍抱持淑世的情懷,但願今後不再有政府屠殺人民的悲劇重演,更期望六四能早日得到平反。  

今夜,六四燭光夜晚,愁海孤燈、天雨飄零,讓我們點一支蠟燭為死去的英靈悼念。燭光熄滅後我們在想,32年漫長歲月,一人孤身擋在坦克車前的照片,早已成了六四學運的歷史象徵。但是,有多少在90後出生的中國新生代,看得懂這幅經典影像?當法新社記者採訪一位今年20歲的北京大學生關於六四學運的看法時,得到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今年將屆28周年,然而血腥鎮壓的記憶,竟然消褪得如此快速。不,我們絕對不能讓六四被遺忘 !  

那段在僑社為聲援天安門事件而奔走的日子,真是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更是一段沒有英雄的歲月。這篇文章是能讓年輕一代認識八九民運的歷史及精神,也是對當時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的學生表示敬意。謹以此文,獻與關心中國民主自由的所有人士。

六四天安門事件30年的回顧與展望

六四天安民主運動今年將屆30周年。30去,不僅參與者暴亂惡名未洗刷、死者沉冤未昭雪,更兼且年事漸備受歪曲、或年人已無從瞭解事件經過年我曾參與這個得有將當時以及日後所思所感,再做一次紀錄,公於世,以為歷見證

30中,海外胞仍然可以看到中民主運動浮。回想30年前那場驚地、吸引全世界目光的血腥事件,不禁生一幽幽恍惚又微微心痛的感。我彷彿墜入了沉寂的光隧道,往後退到1989學運風潮下哭泣的天安門廣場;退到30年前在抗議聲中沸的全美各地中城。那真是一令全球中人震驚憤怒的悲痛年代。

六四天安門事件30年的回顧與展望

2019 年是「#六四」30 周年。30 年過去,不僅參與者暴亂惡名未洗刷、死難者沉冤未昭雪,更兼且當年事態日漸備受歪曲、或年輕人已無從瞭解事件經過。因此,當年曾身歷其境的記者,有責任將當日所見所聞、日後所思所感,再做一次紀錄,公諸於世,以為歷史見證。

六四天安門事件25年的回顧與展望

  --  王福 黃偉 巫和怡

      (大紀元時報:六四天安門事件25年的回顧與展望)

1.   楔子

六四天安民主運動今年將屆二十五周年。在二十五年中,海外胞仍然可以看到中民主運動浮。回想二十五年前那場驚地、吸引全世界目光的血腥事件,不禁生一幽幽恍惚又微微心痛的感。我彿墜入了沉寂的光隧道,往後退到1989學運風潮下哭泣的天安門廣場;退到二十五年前在抗議聲中沸的全美各地中城。那真是一令全球中人震驚憤怒的悲痛年代。

2.   國僑心北京學運熱起示威

名的天安,在一夕之,竟成了血腥的戰場,隆隆的坦克車聲碎了海外胞的心,砰砰衝鋒槍聲醒了中人的當時,我走在中城夜雨稀落、城燈紛繁的街上,電視報導天安前血流成河的屠殺場面,那時內心的痛和激動無加。我們為這許許多多青年牲了寶貴的生命感到比的悲痛,間關萬里、夜奔波,寒夜街、香堂募捐,僑學界人士,投入援大的行列。

二十五年的去了,激情或已消散,但那份澎湃的血,仍如以往永世忘。作海外胞,特當時都是曾參與支持六四民運熱潮的僑團負責人,今天回顧這一史不像是在回一首英雄般的史,而是再一次承受心上的試煉。因為這個民主運動實含了多辛酸血從這個運動裏看到了中青年的希望。

Tiananmen and the Power of Freedom

by Kent Wang, Leo Huang and Ho-I Wu 

(國會山莊報網路版:天安門和自由的力量)


On the eve of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we are calling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protect the universal human rights of its citizens; release those who have been wrongfully detained, prosecuted, incarcerated, forcibly disappeared, or placed under house arrest; and end the ongoing harassment of human rights activists and their families.

Over the years, Beijing has taken a two-pronged approach to the massacre. Domestically, the incident is ignored in history books, and discussion about it is totally prohibited to the point that many young people know nothing of what happened. In arguments direc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eijing has said the crackdown was necessary to ensure social stability, which it says was a precondition for the market-driven changes that have since transformed China into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Here’s how The Washington Post covered Tiananmen Square 25 years ago

Twenty-five years ago, the Chinese military descended on Tiananmen Square and moved to end pro-democracy demonstrations. The event, which resulted in several hundred to several thousand dead,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brutal crackdowns in modern history. At the height of the protests, which were sparked by the death of a Communist Party leader who wanted reform, at least a million people were estimated to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demonstrations.  Here is a look back at the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through the pages of The Washington Post.

追憶歷史: 六四事件大事記

天安門民主運動台視公司報導—1989年6月6日


1989年美國各地示威遊行綜合報導


全球各地示威遊行綜合報導
1989/05/29 (紐約/舊金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VkpckL0Bc
1989/06/05 (白宮/華盛頓/芝加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PT7RiUS3jU
1989/06/10 (紐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8g6d2BnmQ
1989/06/11 (華盛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hkTf-9Zy7Q

1989《歷史的傷口》(群星為聲援中國八九民運而唱)